2)第2372章 半导体的三国演义_首富杨飞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了大量的海鱼干。

  杨飞挥了挥手,上船离开。

  这艘船是杨飞包下来的。

  船上的人,除了船员之外,都是杨飞和慕容青的人。

  到杨飞他们离开为止,周少杰仍在拘留中。

  慕容青对周少杰早就失望透顶,经过那场殴打之后,更是不关心此人的死活了。

  周少杰入监后,曾经派人来找慕容青,希望她能在外面帮忙周旋,保释他出来。但慕容青毫不容情的拒绝了。

  杨飞在韩国的投资,也将拒绝周少杰合伙,只接受慕容青的入股。

  船行较慢,但胜在可以观光。

  杨飞和李会长的见面,是在晚上八点举行。

  坐船再转车到汉城,需要十二个小时左右,到达汉城正好是晚上七点多钟。

  而杨飞在韩国的行程,在和李会长见面之后,也就结束了。

  这一路上,杨飞利用这难得的休息机会,好好补了个觉,同时思考和李会长见面后要谈话的内容和细节。

  三星在半导体行业是很牛的存在。

  韩国和三星,抓住了世界上半导体发展最好的良机。

  岛国和韩国,虽然都是美国的跟班,但美国对他们的扶持程度并不一致。

  美国最开始是扶持岛国的。

  岛国的半导体工业发展迅猛,规模大到不受美国管控了。

  美国震怒之下,开始有意识的打压岛国,限制岛国商品在美国的销售,并提高了关税。

  韩国趁此机会,一举进入美国市场,后来居上,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岛国。

  在这三个国家之间,既有共同利益,又存在激烈的竞争,彼此之间也不断的上演你封锁我、我封锁你的戏码。

  回首往昔,自20世纪80年代,三星建立半导体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起至今,韩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可谓“励志”。

 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在起步比美国、日本晚上十几年的情况下,从一片荒芜逐渐生长为半导体产业之林的巨擘,离不开密集的技术援助、政府的强力保护以及企业的“工匠精神”。

  这要得益于政府打造出来的大财团模式

 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以技术引入起步,经过20年左右的沉淀,在芯片设计与加工技术等领域完成了自身技术积累。

  韩国政府还组织“官民一体”的DRAM共同开发项目,即通过政府的投资来发展DRAM产业。

  三星内存能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行业大佬,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是离不开的。

  1983年至1987年间实施的“半导体工业振兴计划”中,韩国政府共投入了3.46亿美元的贷款,并激发了2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,这大力促进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。

  这笔巨大的投资,放在八十年代的我国,是不敢想象的。

  1985年以后,岛国DRAM生产商市场份额的增加,被认为是牺牲了美国生产商的利益,美日之间的贸易冲突日益加剧。

  美国政府则1987年3月宣布了对含岛国芯片的岛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报复措施。

  最终,岛国承诺通过减少DRAM产量来提高芯片价格。

  但当时美国计算机行业需求增长,导致全球市场上256KDRAM的严重短缺。这为韩国256KDRAM生产商提供了重要的“机会之窗”。

  韩国整体产业政策模式有一个制度背景,就是基本上不鼓励合资政策,其目的就是要防止技术锁定,防止国内企业太依赖于国外的技术。

  韩国半导体的发展史对我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,那就是:自主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!

  杨飞相信,从现在开始努力,假以时日,可以期待我国半导体公司成为世界的强者。

  和三星李会长的这会会晤,将成为杨飞半导体产业布局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!

  如果说服或者打动李会长,成了杨飞最头疼的事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sa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