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530章 医院靠什么赚钱_从1981年卫校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陈棋为什么想在消化内科试点“内镜手术”,还不是因为手术能赚钱,也让内科有个利润增长点嘛。

  医院利润有多少,具体到80年代,其实政策比后世宽泛多了。

  后世有这个局那个局管着,什么物价局、卫生局、食药监局、发改委等等都可以干涉你医院的收费和管理。

  而在八十年代,上面的领导就一个,卫生局。

  并且卫生局属于“弱势局”,因为局里没钱拨给各个医院,各个医院都是自负盈亏,所以局里的权威是下降的。

  反之,医院领导的权力是很大的。

  具体到医院的收费上面,80年代初和中期,和80年代末又有所不同。

  比如陈棋当黄坛卫生院院长和四院院长期间,药品和手术费的定价很死,国家管着。

  那时候看个感冒可能就是几角钱,生个小孩十几元,甚至几元钱就够了。

  哪怕一次大手术,像陈棋做的唇腭裂修补术,手术费+住院费一套下来,不过超50元。

  像断肢再植术,如果不是公费医疗,收费也不会超过200元,这样的收费显然是非常低的。

  可是到了八十年代未,老百姓收入也开始快速增长了,好了,医疗市场化也慢慢开始了,这时候医院的收费增长也是翻倍的。

  像陈棋昨天后半夜做的那台断掌再植术,收费就达到了800元,比起几年前足足增长了4倍。

  除了检查费和手术费价格全面增长外,80年代药品的利润更是夸张。

  不是后来的15%加价,也不是会说中的30%加价,而是起码加价50%以上,进口药品的利润更是成本的好几倍。

  所以从八十年代末开始,整个九十年代,一直到2000年初,这都是“私人诊所”的黄金时期。

  你去诊所输液,收费50元,可能人家的成本都不会超过5元。

  在这个时期自己开诊所,远远比在医院赚死工资挣得更多,也造就一大批村里或者城中村的隐形富豪。

  陈棋印象特别深,前世他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,而他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本科毕业直接就参加工作了。

  同学的父亲是城中村诊所的“赤脚医生”,儿子刚参加工作,就全款给儿子买了一辆伊兰特小汽车,一套120平米的城中心房子。

  而陈棋他们这批学生别说房子车子了,这时候有辆电动自行车就算是豪横了。

  由此可见医疗市场化以后,造就了无数的“富豪”,也让“某田系”赚得盆满钵满。

  其实这个时期公立医院赚得也不老少,可是公立医院的负担太重了,因为吃闲饭的工作人员太多了,甚至有些医院后勤行政工作人员比医务人员还多。

  另外这个时期各个医院都想造大楼,CT、核磁共振、全自动检验仪都是这个时期开始大量引进,这也需要大笔的钱。

  所以公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isan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